close









議事亭前地
遊澳門的首站歐風印象,多半從「議事亭前地」開始,這裡也是澳門最美麗浪漫的地標。整個廣場以噴泉為中心,地面鋪上波浪狀圖紋的馬賽克,四周環繞百年歐風建築群,包括民政總署、郵政局大樓,以及各式歐式民宅等,充滿浪漫的歐式情調。自古以來,議事亭前地一直位居澳門行政區域中心,從早期澳門居民的集會地,明清時代的辦公單位「議事亭」,也就是今日的民政總署,到了葡萄牙管理時期,這裡則是總督上任時檢閱軍隊的場所,現在也是舉辦各項活動的熱門場地。


仁慈堂大樓
議事亭前地旁邊的純白色建築,就是仁慈堂大樓,歐式的白色美麗倩影,總是謀殺遊客不少底片。仁慈堂原名「聖母慈善會」,為葡萄牙皇后於1491年所創辦的慈善機構,自古一直扮演著葡萄牙人海外慈善救濟的中心。現今的外貌奠基於十八世紀中,後來注入新古典主義手法,例加興建拱廊。仔細鑑賞,會發現建築本身還融合了希臘神殿風格的雕花壁柱、摩爾味道的鏤空窗台等,豐富的層次與大量的雕飾,值得細細欣賞。若對仁慈堂相關歷史有興趣,不妨轉往右旁巷內的仁慈堂博物館,裡面展示與之相關的歷史文物,其中保存自1662年的「澳門仁慈堂章程」文獻,是澳門最珍貴的歷史收藏之一。


聖母玫瑰堂
鵝黃色的外牆,綴上白色繁複的浮雕、綠色門窗,聖母玫瑰堂的美,總是令第一次造訪的遊客驚豔,更是澳門最漂亮的教堂之一。教堂建於1587年,最初是由西班牙教士所興建的一座木造教堂,因此又被稱為「板樟堂」,直到1874年葡萄牙人重建,並改奉花地瑪聖母,所以又有了聖母玫瑰堂的名字。當你從熱鬧的街道走進教堂,莊嚴寧靜的氛圍立刻讓人心生平靜,此時不妨選個位子坐下,靜靜欣賞美麗的聖母像、環繞主殿的螺旋石柱、拱門長廊所營造的宗教美感。此外,主殿側門,可通往教堂的聖物寶庫博物館,裡面收藏了三百多件相關的宗教藝術文物。


大三巴牌坊
這座在1835年的一場大火殘留下的遺址,其實是聖保祿教堂的前壁,因為聖保祿的粵語諧音類似「三巴」,加上遺留的前壁看來跟中國的牌坊有幾分類似,於是才有了與教堂無關的「大三巴」之名。教堂最早建於1580年,當時主要作為培養至日本的傳教士基地,曾歷經兩次祝融之災,最後在1602年重建,據文獻記載,當時光前壁就造價三萬銀兩,總共投入的花費更是高得難以估計,號稱遠東最大的天主教堂,還曾被稱為東方的梵蒂岡,可見其規模之大。以花崗岩打造的前壁,仍可從繁複生動的雕刻看出巴洛克式的華麗風采,細看還可發現夾雜中文字與日本菊花圖案的雕刻,具有東西文化融合的建築特色。大三巴牌坊後方設有天主教藝術博物館,裡面收藏考古學家歷時五年、自聖保祿教堂遺跡中所挖掘修復的珍貴文物。


大砲台
順著大三巴牌坊右邊山坡上山,即來到大砲台,最早,這裡是聖保祿教堂的祭祀天台,後來傳教士為了保護大教堂,於是在1617-1626年間改建為砲台,且建造規模相當大,除了有數座砲台,還有完備的補給倉庫、水池等軍事設備,由於位居澳門戰略系統的防禦中心,因此在1622年荷蘭人入侵澳門時,發揮了極大的戰略功能,成功擊退了荷軍。另外,大砲台旁,還有座現代新穎的澳門博物館,裡面收藏珍貴的歷史文物,是了解澳門四百年古往今來歷史脈絡的最佳去處。





東望洋砲台、燈塔、聖母雪地殿教堂
居高臨下的東望洋山,有著澳門最可愛的小教堂與燈塔,當初葡萄牙人就是看上這裡優越的地理價值,而選擇在此設置堡壘,並分別於1638、1864年先後建造了砲台、燈塔。其中燈塔為遠東地區歷史最悠久的燈塔,雪白簡潔的塔身高約三層樓,小窗口飾以黃色雕花,造型簡單可愛,晚上從市區還可遠遠望見燈塔放出的強大光芒。一旁建於1626年的聖母雪地殿教堂,爲供奉葡萄牙人的海上守護女神而造,白色滾黃邊的樸實外觀,很有葡萄牙小教堂風情,裡面沒有太多的裝飾,只以佈滿在牆上與天花板上的生動細膩壁畫來詮釋聖母的故事,也是全澳門唯一保留壁畫的建築,可說相當珍貴。





媽閣廟
媽閣廟五百年歷史,幾乎等同於澳門歷史的變遷。廟前的海岸就是當年葡萄牙水手登岸處,在一場當地居民和水手鷄同鴨講的歷史對話下,於是「媽閣」就成了葡人口中的「Macau」,也成為澳門名字的由來。創建於1488年的媽閣廟,和台灣的媽祖廟一樣,背後流傳著許多神蹟故事,五百年來香火鼎盛,成為澳門最古老的廟宇,也是保存原建築最悠久的建物。其紅牆鑲黑框的廟體依山壁而築,從最早的主殿,到如今大小小的分殿林立,慢慢發展到連山壁大石下都有媽祖神像的奇觀。


港務局大樓
建於1874年的港務局大樓,可說是澳門最具印度摩爾風格的建築,因為這裡當初是為了當作來澳門當警察的印度人所蓋的辦公室與宿舍,於是負責設計的義大利設計師卡蘇杜(Cassuto),特別將摩爾風格融入建築中,包括阿拉伯式的長廊、伊斯蘭式尖頂鏤空的牆上雕飾、鵝黃牆面綴以白色的浮雕框邊等,是一棟相當精h彩的上乘建築之作。目前大樓作為港務局辦公之用,因此遊客只能從外面觀賞。


聖若瑟修院
一樣有著美麗黃色外觀的聖若瑟俢院,跟聖保祿教堂一樣,是教會培養至中國與中南半島傳教士的地方,由於時間比聖保祿教堂晚,規模也比較小,因此當地人稱「小三巴」、「三巴仔」。修院創建於1728年,外觀雄偉氣派,和大三巴牌坊前方一樣,入口處有花崗岩石階,氣勢不凡,經過精美設計的聖堂更是美侖美奐,其格局採丁字型,中間為挑高半圓形拱頂,交叉出四面拱型天花板,綴滿繁複華麗的浮雕,最特別的是入口前廳與主祭壇,分別聳立著以金葉纏繞的螺旋麻花石柱,這是一種融合巴洛克與摩爾建築的裝飾手法。殿內主奉著手捧小耶穌的聖若瑟,左右兩側的祭壇分別供奉聖母與聖人聖方濟的臂骨。
澳門歷史城區 離台灣最近的世界遺產

《行遍天下》月刊海外旅遊版12月號 澳門 報導

2005年,「澳門歷史城區」成功被列入UNESCO世界文化遺產,成為目前距離台灣最近的世界遺產。這是以澳門舊城區為中心的歷史街區,由起伏錯落的街道與廣場相連而成,其中有22處歷史建築被評定為紀念建物,而且所有的建築都相當集中,用步行的方式,你就能細細品味澳門四百年中西文化交融的歷史建築風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輕熟女 的頭像
    輕熟女

    熟女孩的旅遊雜記

    輕熟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